印发江门市出租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4 23:24:27   浏览:857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江门市出租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印发江门市出租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江府办[2009]112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江门市出租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实施细则》业经市政府十三届六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该实施细则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江门市出租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我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广东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规范(试行)》、《江门市出租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出租屋出租人和承租人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

 承租人成年育龄妇女是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的重点对象。

第三条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社区)是本辖区出租人和承租人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的直接责任单位,相应纳入现居住地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

第四条 市及各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职责如下:

 (一)负责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措施。

 (二)组织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检查和考核。

 (三)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汇总、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四)受理并及时处理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有关的举报工作,保护流动人口相关权益。

 (五)负责对本细则实施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 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职责如下:

 (一)负责本辖区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服务管理中心”)、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服务管理站(以下简称“服务管理站”)落实承租人计划生育各项服务与管理工作;对服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计划生育业务知识的培训。

 (二)组织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指导流动人口中育龄夫妻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措施。

(三)依法向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 (四)负责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通报制度,及时采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运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核实、通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 (五)办理和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简称《婚育证明》),督促未办理《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妇女及时补办,并告知其享有的计划生育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

(六)协助上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查处承租人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事件和行为。

第六条 各镇(街道)服务管理中心和村(社区)服务管理站应履行如下职责:

(一)服务管理中心职责:

 1.向出租人和承租人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以及提供咨询服务。

 2.配合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查处承租人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事件和行为。

3.掌握承租人成年育龄妇女的婚育动态,配合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建立信息档案及反馈相关信息,做好流动人口统计和数据上报工作,实行跟踪服务与管理,落实出租人与村(社区)建立计划生育管理责任。

(二)服务管理站职责:

 1.向出租人和承租人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以及提供咨询服务。

2.负责承租人计划生育信息采集、核实、上报工作。

 3.受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委托,为承租人成年育龄妇女查验《婚育证明》、《广东省计划生育服务证》(以下简称《服务证》),对没有持有效计划生育证明的,发出限期补办通知书或办理临时《婚育证明》。

 4.了解承租人计划生育情况,动员承租人育龄夫妻自觉参加孕检和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发现违反计划生育情况,及时通报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

 5.配合村(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承租人已婚育龄妇女参加季度查环查孕和生殖健康检查。

 6.协助村(社区)与承租人成年育龄妇女签订《承租人计划生育合同书》。

第七条 出租人应当履行的责任:

(一)与村(社区)签订《出租人计划生育责任书》。

 (二)主动向承租人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 (三)配合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村(社区)做好承租人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向所在地村(社区)通报承租人成年育龄妇女有关计划生育信息;发现承租人有怀孕或者生育情况的,应及时向服务管理中心或服务管理站报告情况,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动员政策外怀孕人员落实补救措施。

(四)对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流动人口成年育龄妇女,不得出租或者出借房屋。

第八条 承租人成年育龄妇女应当履行的义务:

 (一)必须持有《服务证》或《婚育证明》,在到达现居住地30日内到服务管理中心、服务管理站办理查验证登记手续,签订《承租人计划生育合同书》,没持有户籍地有效计划生育证明的,须办理临时《婚育证明》。

 (二)已怀孕的妇女,必须持有户籍地或现居住地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出具的生育证明。还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应及时办理;若不能办理的,应自觉采取补救措施。

 (三)应当自觉落实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措施,已生育1个子女的,首选使用宫内节育器;已生育2个子女的,夫妻一方首选结扎措施,并接受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参加季度孕情检查和生殖健康检查,及时采取避孕节育措施,不符合政策怀孕的,应当及时落实补救措施。

 (四)如实申报本人婚育、避孕节育措施和其他应申报情况。如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应按现居住地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自觉缴纳社会抚养费。

第九条 市及各市、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公室负责对服务管理中心、服务管理站进行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对其有关计划生育情况进行考核。服务管理中心指导和考核服务管理站的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

第十条 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服务管理中心、服务管理站工作人员管理,加强教育,严格履行法定职责。

第十一条 承租人成年育龄妇女在收到限期补办通知书后,逾期仍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依照《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处理,由服务管理中心、服务管理站协助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执行。

第十二条 伪造、变造、买卖、以不正当手段取得或者使用虚假计划生育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三十七条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出租人向逾期仍拒不补办或者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妇女出租房屋的,按与村(社区)签订的合同条款处理。

第十四条 出租人和承租人不得藏匿违反计划生育人员,造成政策外生育的,按签订的合同条款处理;属党员、干部或职工的,依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服务管理中心、服务管理站工作人员在落实出租人和承租人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包庇、纵容、窝藏违反计划生育人员,由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出租人和承租人威胁、殴打、报复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人员,或者抗拒、妨碍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严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细则自2010年2月1日起施行。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出差、会议定点管理工作的通知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出差、会议定点管理工作的通知

保监厅发〔2007〕61号


机关各部门、各保监局:

  对出差、会议实行定点管理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对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完善公务接待制度、严肃接待纪律和规范接待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央国家机关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办法》(财行〔2006〕312号)的规定,财政部委托国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州、市)财政部门通过政府采购确定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出差和会议定点饭店。《财政部监察部关于落实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工作的通知》(财行〔2007〕285号)(附件)中,对中央国家机关落实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工作,确保定点管理办法顺利实施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落实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办法,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监察部关于落实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办理出差和组织会议,加强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出差和会议未按照定点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的,一律不予报销。

  二、各单位应从严控制会议次数和规模,厉行节约,防止铺张浪费。会议应尽量使用单位内部的会议室,异地会议应尽量采用电视电话和网络视频方式召开。

  三、各单位应严格限制会议地点,除现场观摩会等特殊原因确需在其他地点召开的会议外,机关各部门组织召开的会议应当安排在京内召开,各保监局组织的会议应当安排在保监局所在地召开。不得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严禁以各种名义和方式组织变相旅游。

  四、召开一般性工作会议或专业会议,会场和主席台不摆放花卉,不安排照相合影。

  五、对工作人员出差的接待,各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接待标准提供住宿、用餐、交通服务,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用公款大吃大喝,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和贵重礼品、纪念品,不得额外配发生活用品。

  六、工作人员出差和会议选择定点饭店,可参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出差和会议定点饭店目录》,或通过“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饭店查询网”(www.hotel.gov.cn)中查找。对定点饭店无故未按照协议履行服务义务等情况,可直接向该地区定点饭店管理员(各地财政部门设置了定点饭店管理员)进行联系,也可以通过“党政机关出差会议定点饭店查询网”的预设功能对定点饭店进行投诉。

  七、工作人员出差住宿到定点饭店应携带工作证和身份证,并按照协议价格入住到相应类型房间。退房时要主动交纳住宿费,索取正式发票交财务部门报销。不得向地方和下级单位转嫁费用。

  八、为保证与出差住宿定点管理工作的衔接,原《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06〕313号)中“副部长级人员每人每天600元,司局级人员每人每天300元,处级以下人员每人每天150元”的规定于2007年9月30日停止执行。

  九、为保证会议、差旅制度执行的严肃性,财务会计部将会同监察局对各单位差旅费、会议费制度的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相应处理。

  十、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及时向中国保监会财务会计部反馈。

  附件:1、财政部 监察部关于落实出差和会议定点管理工作的通知

  2、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

                  二○○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石家庄市凿井管理办法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石家庄市凿井管理办法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令

  第167号

  《石家庄市凿井管理办法》已经二○○九年四月十一日市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二十四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二○○九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市长 艾文礼

  二○○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第一条为加强凿井的管理,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根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以取用地下水为目的,实施凿井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市凿井的主管部门。

县(市)、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凿井的管理工作。

城乡规划、城市管理、园林、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凿井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实施凿井应当符合城市(镇)建设规划和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第五条对需凿井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对承揽凿井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备案制度。

第六条需凿井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取水许可手续,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的,不得擅自实施凿井。

第七条在城市规划区内凿井取水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征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八条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辖区内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需要的,禁止凿井。

第九条承揽凿井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具有与凿井相适应的技术等级;

(三)具有营业执照;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承揽凿井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在订立凿井施工合同前,应当查验被承揽方取水批准文件,不得承揽未取得取水批准文件的凿井工程。

第十一条承揽凿井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开凿前到工程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凿井施工合同;

(二)凿井具体实施方案;

(三)与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达成的协议;

(四)营业执照。

第十二条凡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承揽凿井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备案手续,逾期不办理备案手续的,可处三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承揽未取得取水批准文件的凿井工程,擅自开凿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施工机械限期撤离现场,逾期不撤离现场的,可将违法施工机械先行登记保存。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四条对阻碍水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监督检查职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五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接受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投诉举报,并及时调查核实,依法处理。

第十六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凿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凿井当事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隐瞒或者弄虚作假。

第十七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凿井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八条对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