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广东省审计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5:54:14   浏览:958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广东省审计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粤府办[2000]41号
━━━━━━━━━━━━━━━━━━━
  印发广东省审计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广东省审计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现予印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年四月五日



广东省审计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
方案〉的通知》(粤发[2000]2号),设置审计厅。审计厅是主管审计工
作的省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实行省人民政府和审计署双重领导体制。

  一、职能调整

  (一)划出的职能
  1、将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的职能划归财政厅。
  2、减少省统一部署的审计项目。市、县审计项目由市、县审计机关根据审
计厅和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自行安排。
  (二)增加的职能
  1、组织协调和参与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负责审计省国库
办理财政资金的收纳、拨付情况。
  2、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
计。
  3、审计监督社会保障资金和环境保护资金。
  4、审计监督工商、地税、质量技术监督等垂直管理系统。
  5、审计监督我省金融机构在省外和境外设立的分支机构。
  6、指导、监督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
  7、参与中央和省领导机关交办的大案要案审计。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审计厅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审计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拟订我省审计监督的
地方性法规,制定审计业务规章制度。
  (二)向省人民政府、审计署报告或向省有关部门通报审计情况,提出制定
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宏观调控措施的建议。
  (三)直接进行下列审计:
  1、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
  2、广州、地级市人民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及预算外资金。
  3、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和接受省财政拨款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资金使
用效益。
  4、省级金融、保险、证券机构的财务收支及信贷计划、社会集资和债券发
行的执行情况。
  5、省属资产经营公司、授权经营企业集团和一类国有企业以及规模较大的
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在境外办的企业中的国有资
产部分的盈亏情况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来源、使用情况和经济效益。
  7、省人民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由社会团体管理的社会保障
基金、环境保护基金、社会捐赠资金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
  8、审计署授权审计的国家驻粤单位和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
济效益,以及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赠款项目和项目
执行单位的财务收支。
  9、各地的重大审计事项。
  10、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由省审计机关进行的审计。
  (四)向省长提交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结果报告;受省人民政府委托
向省人大常委会提出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
  (五)对党政领导干部和省属资产经营公司、授权经营企业集团及一类国有
企业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依法受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审计决定的复议申请,处理各地被审
计单位对地级以上市审计机关审计决定的申诉。
  (七)指导与监督全省内部审计工作,审计监督社会审计组织的审计业务质
量。
  (八)组织实施对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情况的行业审
计、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
  (九)与广州、深圳和地级市人民政府共同领导该市审计机关,协助对广州、
深圳和地级市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的管理及其负责人的任免。
  (十)承办省以上领导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审计厅设12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
  负责处理机关日常政务;草拟综合性文件;负责机关文电、会议、保密、信
访、档案、财务、保卫、外事等工作;审计监督直属单位的财务收支。
  (二)政策法规处
  负责草拟我省审计法规和规章;监督检查我省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审计
业务质量;组织协调对私营企业的审计监督工作;审核与复核机关、直属单位的
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受理审计行政复议和应诉;组织实施审计普法
教育;指导市、县审计机关的法制工作。
  (三)财税审计处
  负责审计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省地方税务系统税收征管情况;负责审计省
国库办理省本级预算资金的收纳拨付情况、广州、地级市人民政府预算执行情况
和决算及预算外资金;负责对省财政、地税等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和省注册会计师
协会财务收支审计监督;负责对相应部门的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离任审
计;对有关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指导市、
县审计机关财政、税收和国库审计业务。
  (四)金融审计处
  负责审计省级地方金融、保险、证券机构和审计署授权的中央国有金融、保
险、证券分支机构及所属的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状况;负责对省属金
融、保险、证券机构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有关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
指导、管理和监督;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指导市、县审计机关金融审计业
务。
  (五)行政事业审计处
  负责审计公共财政支出,对省直党群、行政机关、政法机关和文体广播、教
育、科学及其他部门事业、文教企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负责组织对有关
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有关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管理
和监督;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指导市、县审计机关行政事业审计业务。
  (六)经贸审计处
  负责审计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省属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收支;审计监督授
权经营企业集团和一类国有企业及其他国有企业;负责电力、农话等垂直管理系
统的审计监督;对省属国有经贸等企业和国有控股经贸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
责任审计;对有关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
调查;指导市、县审计机关经贸审计业务。
  (七)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
  负责审计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负责审计由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
广州、深圳和地级市人民政府管理和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由社会团体管理的农、林、
水利、海洋、水产、资源环保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负责指导和监督农
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负责对相应部门的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
对有关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指导
市、县审计机关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业务。
  (八)社会保障审计处
  负责审计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负责审计由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
广州、深圳和地级市人民政府管理和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由社会团体管理的社会保
障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情况;负责对相应部门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和
离任审计;对有关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
调查;指导市、县审计机关社会保障审计业务。
  (九)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处
  负责审计监督省级国家建设项目的预概算执行和竣工决算以及省管建设项目
资金的来源、使用情况、经济效益;审计监督省直各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投资、
省属国有施工企业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审计监督省投资开发公司财务收支以
及基本建设基金;对省属国有施工企业与国有控股施工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
任审计;对有关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
查;指导市、县审计机关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业务。
  (十)外资运用审计处
  负责审计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赠款项目和项目
执行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提供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援助、贷款项目的审计
公证报告;负责编制、综合省管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在境外办的企业中国
有资产部分的审计计划;对省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及其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
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有关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开展专项
审计和审计调查;指导市、县外资运用审计业务。
  (十一)人事教育处
  负责机关、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及工作人员的考录、调配、任免、考核、奖
惩、工资福利、保险、人事统计、人事档案、人事信息工作;负责因公出国(境)
人员政审和办理因私出国(境)有关手续;负责全省审计专业技术职务考评和培
训计划的制定;协助对广州、深圳和地级市审计机关领导班子的管理及其负责人
的任免。
  (十二)监察室(与纪检组、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合署)
  负责机关、直属单位行政监察和纪检工作;负责机关、直属单位党的组织、
宣传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及工、青、妇、计划生育等工作;检查、指导全省审计
机关的行政监察、纪检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四、厅直属行政单位

  (一)直属分局
  负责广州地区省属资产经营公司的下属企业和省政府授权经营企业集团及省
属处级事业单位(业务处直接审计的除外)的审计及其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管
理和监督;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组织审计调查;承办厅交办的其他
审计事项。
  (二)驻深圳特派员办事处
  负责在深圳的省属企事业单位的审计、审计调查和有关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
任审计;负责对在深圳的省属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承
办厅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五、人员编制

  审计厅机关行政编制137名。其中厅长1名,副厅长4名(不含纪检组长),
正副处长(主任)38名(含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直属分局事业编制105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
  驻深圳特派员办事处事业编制25名,其中特派员1名,副特派员2名。
  为离退休干部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华洋诉讼判决录》与中国近代社会


2000年11月24日 14:41 何勤华

在距今近九十年的清末民初,当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发生民刑事纠纷时,法院是如何处理的?其依据的原则是什么?当时的中国人包括在华的外国人对这种诉讼活动是一种什么态度?等等。《华洋诉讼判决录》一书对此作了很好的回答。它用一份份真实的判决书,向我们显示了一幅当时中国人与外国人打官司的生动图景,为我们了解近代中国在华洋诉讼活动中法律运行乃至整个司法制度运行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华洋诉讼判决录》为我们了解领事裁判权的运作以及存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际证据,并补充了文献资料的不足。

据史籍记载,领事裁判权首次出现于1843年10月英国政府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之中。该章程第13款规定:“凡英人控诉华人时,应先赴领事处陈述。领事于调查所诉事实后,当尽力调解使不成讼。如华人控诉英人时,领事均应一体设法解劝,若不幸其争端为领事不能劝解者,领事应移请华官共同审讯明白,秉公定断,免滋诉端。至英人如何科罪,由英人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以中国法论之。”[1]紧随英国之后,美国、法国、瑞典、
挪威、俄国、德国、葡萄牙、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秘鲁、巴西、墨西哥等15个国家也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2]

按照英、美、法以及瑞典、挪威与中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当时领事裁判权的主要内容为:一、华洋混合之民事案件,由中外官员各自调处;如调处不成,则由中外官员会同讯断。二、华洋混合之刑事案件,中国人由中国地方官按中国法律审断,外国人由各本国领事按其本国法律审断。三、纯粹外人案件,或外人混合案件,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3]

由于在领事裁判权之下,中国的主权受到了严重侵害,因此,自领事裁判权产生之日起,就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06年由沈家本(1840~1913)主持的清末的法律改革运动、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中国人民持续不断的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对领事裁判权制度都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在此前后,迫于人民的压力,当时的中国政府也开始了废除领事裁判权的种种努力。

1902年《中英马凯条约》第12款提出了一俟中国法制完备,英国即撤消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即领事裁判权)的主张。1903年的《中美商约》、《中日商约》、1904年的《中葡条约》、1908年的《中国瑞典条约》,也都有此规定。而1909年《中墨条约》到期后,并未续订,故事实上墨西哥已从1909年起放弃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1917年,中国又废除了德国、奥匈帝国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随后,在20年代,又相继有俄国、葡萄牙、丹麦等一批国家撤消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4]因此,虽然在形式上,各列强在华的领事裁判权是在1943年撤消的,[5]
但在实际生活中,领事裁判权在清末民初已开始动摇。而为此提供第一手资料的,就是《华洋诉讼判决录》。

从《华洋诉讼判决录》提供的材料来看,该书收录的案件,起自民国3年(1914年),终止民国8年(1919年)。从时间上看,刚好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废除领事裁判权交涉斗争的时期。但从里面的案件来看,当时的领事裁判权与19世纪下半叶的已有诸多不同。

在19世纪60、70年代发生的一些案件,如《通商条约章程成案汇编》登载的“华商欠洋债以入官屋契作抵,查参疏忽地方官”(同治11年,即1872年)、[6]“英人枪毙华民拟绞决”(同治8年,即1869年[7])等案件来看,外国领事均直接参与审理。而在《华洋诉讼判决录》中,无论是民事,还是刑事案件,凡是洋人告华人的案件(也有一些是华人告洋人以及洋人告洋人[8]),领事都已不参与直接的审理,
而是由当事人请求领事署谘请设在各省的交涉公署函请中国政府地方审判厅讯追审理,或者干脆由当事人直接向地方审判厅起诉。在《华洋诉讼判决录》中,由领事参与或指导诉讼的案件一个也没有,都是由中国法院的法官独立自主地审理案件、作出判决的。这说明,领事裁判权虽然在文献记录中迟至40年代才被废除,然而事实上在清末民初已经受到抵制。至少因涉及案件的种类以及性质的不同,其贯彻的程度已大为减轻、适用的范围已大为缩小。

《华洋诉讼判决录》为我们了解清末民初司法制度的实际运作提供了第一手的素材。

根据史籍的记载,清代的司法制度,是由三司,即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管理诉讼。到清末,这种体制得以改变。1906年,清政府将刑部改为法部,为司法行政机关;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并在地方设立了审判衙门,专司审判事务。[9]

1907年和1910年,清政府分别颁布了《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和《法院编制法》两个法律。根据这两个法律的规定,凡审判案件,分刑事和民事两项。前者指因诉讼而审定有否犯罪的案件;后者则是通过诉讼来审定其理之曲直的案件。同时,这两个法律又规定,在审级制度上实行四级三审制,即凡民事、刑事案件,向初级审判厅起诉者,经该厅判决后,如有不服,准赴地方审判厅控诉。判决后,如再不服,准赴高等审判厅上告。高等审判厅判决,即为终审。凡民事、刑事案件,向地方审判厅起诉者,经该厅判决后,如有不服,准赴高等审判厅控诉。判决后,如再不服,准赴大理院上告。大理院判决,即为终审。但高等审判厅有权审判“不属大理院之宗室觉罗第一审案件,”大理院有依法审理特别权限之案件。此外,该两个法律还规定,在审判制度上采用资产阶级的辩护制度、陪审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原则以及第二、第三审判决的合议制度,并建立了由大理院执行的“复判”制度等。[10]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都曾发布命令,明确宣布保留和沿用清末的现行法律(此点后面将作进一步论述)。那么,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这种命令是否得到了贯彻?即清末民初中国的司法制度究竟是一种什么形态?《华洋诉讼判决录》为此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从该判决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法院的运作实际,与上述《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和《法院编制法》的规定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时,北洋政府在清末《法院编制法》的基础上,于1913年9
月公布《修正各级审判厅试行章程》,1914年4
月公布《地方审判厅刑事简易庭暂行规则》,1914年4月5日公布《县知事兼理司法事务暂行条例》等,[11]而这些法律规定的诉讼制度和程序也完全得以贯彻。如由于华洋诉讼的特殊性,故这些案件的第一审法院,都是地方(如天津县、万全县等)审判厅。当事人如不服其判决,就上诉至第二审法院即直隶高等审判厅。当事人如再不服,就可以上告大理院。大理院或亲自作出判决,或驳回上告让直隶高等审判厅重新审理。大理院的判决是终审。

除审判机关外,还于各该级审判厅官署内设置总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初级检察厅,由检察长、检察官组成,独立执行检察职权。在每个刑事案件的审理中,
都由检察官莅庭执行检察官职务。[12]

当然,从《华洋诉讼判决录》中,我们还得知,直隶高等法院在受理案件时,在程度上,除适用上述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各种诉讼法律、法规之外,还适用民国3年至8年这一段时间内大理院、司法部发布的一些司法解释、命令和判例。[13]

《华洋诉讼判决录》对了解清末民初法院适用的法律渊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从该判决录来看,当时在处理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民刑事纠纷时,适用的原则是很丰富的。当时适用的法律渊源大体有如下几种:
法律
在清末的立法改革中,沈家本等曾制定了《公司律》(1903年12月)、《破产律》(1906年4月)、《清现行刑律》(1910年5月)、《清新刑律》(1910年12月),以及前述《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和《法院编制法》等。

1912年1月1日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仍继续援用清末的法律。4月3日,参议院经二读会决定(省去三读会)同意援用清末的法院编制法、刑事民事诉讼律、商律、违警律和新刑律。“惟民律草案,前清时并未宣布,无从援用,嗣后凡关民事案件,应仍照前清现行律中规定各条办理。”[14]关于清政府颁布的禁烟条例、国籍条例,亦准暂时适用。
中华民国的实际权力,不久就落入1912年4
月组成的以袁世凯为头子的北洋政府手中。该政府在继续援用清末法律的同时,一方面,对一部分法律(如《清新刑律》等)进行修改;另一方面,又颁布了一批特别法,如《戒严法》(1912年)、《治安警察条例》(1914年)、《官吏违令惩罚令》(1914年)、《妨害内债信用惩罚令》(1914年)、《私盐治罪法》(1914年)等。但在民商法领域,由于立法的速度十分缓慢,[15]故北洋政府不得不明确规定:“民国民法典尚未颁布,前清之现行律除制裁部分及与团体抵触者外,当然继续有效。至前清现行律虽名为现行刑律,而除刑事部分外,关于民事之规定,仍属不少,自不能以名称为刑律之故,即误会其已废。”[16]

财政部关于下发《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下发《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的通知
财政部




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党中央有关部门,中央直管企业集团,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上海、青岛、厦门、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了做好2000年度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决算报表工作,及时掌握国有建设单位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效果等基础情况,我们根据《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了《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现印发给你们,并将报表编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的汇编范围是:实行独立核算的国有建设单位。包括:当年安排基本建设投资,当年虽未安排投资但有在建工程、停缓建项目和资产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项目的建设单位。但不包括经各级财政部门批准实行基本建设财务和企业财务并
轨的单位。
二、本套报表按照各建设单位的隶属关系上报、汇总,即:中央建设单位由国务院各部门(单位)负责编制、汇总,经审核后上报财政部审核批复;地方建设单位由同级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和有关国资部门负
责将本地区的会计决算报表汇总上报财政部;中央和地方拼盘建设项目,按照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比例分别报中央主管部门和地方同级主管部门(同级财政)。
三、各地区、各部门及各建设单位要在做好建设单位资金清理、账务核实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决算报表,保证数据准确、真实、可靠和合法,并按规定认真做好决算报表录入、审核、汇总及上报等工作。
四、需分户编制、录入本套报表的基本单位为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建设单位和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企业。
五、各地区、各部门应将审核无误的决算报表及报表附注、汇总及分户数据软盘,于2001年3月31日前一式两份上报财政部(中央单位分别报统计评价司一份和相关业务司一份)。各地区、各部门决算汇总报表以万元为单位上报,分户数据以元为单位上报,报表附注应对年度基
本建设财务的全面状况做详细说明,特别是对国债专项资金的到位、使用情况做重点说明。
六、凡经财政部审核批准,基建财务与企业财务已经并轨的建设单位,应按照《关于印发〈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和〈企业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办法〉的通知》(财会字〔1998〕17号)规定的报表格式,由各地区、各部门审核汇总后作基建附表上报财政部。
七、《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的“数据处理软件”将另行下发。
各级财政部门和各中央部门(单位)要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所属的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认真做好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的布置、汇总、上报工作。

附件一:

---------------------------------------------------
| |
| 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 |
| |
| |
| (单位公章) |
|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 |
| |
| 财务负责人:___________ |
| |
| 填 表 人:___________ |
| |
| 电话号码:____________ |
| |
| 报送日期: 2001年__月__日 |
| |
| |
| |
|-------------------------------------------------|

|单位统一代码 | |
| |单位性质:1.行政 2.事业 3.企业 □ |
|(各级技术监督局核发) □□□□□□□□□ | |
|------------------------|------------------------|
|隶属关系: □□□□□□—□□□ | |
| |所在地区:(国家标准:行政区划代码)□□□□□□|
| (国家标准:行政隶属关系代码—部门标识代码)| |
|------------------------|------------------------|
|报表类型 0.单户 □ |备用码 □□□□□□|
---------------------------------------------------

资金平衡表
财建01表
编制单位: 2000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资金占用 |行次|年初数|年末数| 资金来源 |行次|年末数|
|----------------|--|---|---|----------------|--|---|
|一、基本建设支出合计 |1 | * | |一、基建拨款合计 |39| |
|----------------|--|---|---|----------------|--|---|
|(一)交付使用资产 |2 | * | |(一)以前年度拨款 |40| |
|----------------|--|---|---|----------------|--|---|
|1.固定资产 |3 | * | |(二)本年预算拨款 |41| |
|----------------|--|---|---|----------------|--|---|
|2.流动资产 |4 | * | |(三)本年基建基金拨款 |42| |
|----------------|--|---|---|----------------|--|---|
|3.无形资产 |5 | * | |(四)本年进口设备转账拨款 |43| |
|----------------|--|---|---|----------------|--|---|
|4.递延资产 |6 | * | |(五)本年器材转账拨款 |44| |
|----------------|--|---|---|----------------|--|---|
|(二)待核销基建支出 |7 | * | |(六)本年煤代油专用基金拨款 |45| |
|----------------|--|---|---|----------------|--|---|
|(三)转出投资 |8 | * | |(七)本年自筹资金拨款 |46| |
|----------------|--|---|---|----------------|--|---|
|(四)在建工程 |9 | | |(八)本年国债专项资金补助 |47| |
|----------------|--|---|---|----------------|--|---|

|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10| | |(九)本年专项建设基金拨款 |48| |
|----------------|--|---|---|----------------|--|---|
|2.设备投资 |11| | |(十)本年维护费拨款 |49| |
|----------------|--|---|---|----------------|--|---|
|3.待摊投资 |12| | |(十一)本年其他拨款 |50| |
|----------------|--|---|---|----------------|--|---|
|4.其他投资 |13| | |(十二)待转自筹资金拨款 |51| |
|----------------|--|---|---|----------------|--|---|
|二、应收生产单位投资借款 |14| | |(十三)预收下年度预算拨款 |52| |
|----------------|--|---|---|----------------|--|---|
|三、器材 |15| | |(十四)本年交回结余资金 |53| |
|----------------|--|---|---|----------------|--|---|
| 其中:待处理器材损失 |16| | |二、项目资本 |54| |
|----------------|--|---|---|----------------|--|---|
|四、货币资金合计 |17| * | |三、项目资本公积 |55| |
|----------------|--|---|---|----------------|--|---|
| 其中:银行存款 |18| * | |四、基建借款 |56| |
|----------------|--|---|---|----------------|--|---|

|五、预付及应收款合计 |19| * | | 其中:基建投资借款 |57| |
|----------------|--|---|---|----------------|--|---|
|1.预付备料款 |20| * | | 其中:国债转贷资金 |58| |
|----------------|--|---|---|----------------|--|---|
|2.预付工程款 |21| * | |五、企业债券资金 |59| |
|----------------|--|---|---|----------------|--|---|
|3.预付大型设备款 |22| * | |六、待冲基建支出 |60| |
|----------------|--|---|---|----------------|--|---|
|4.应收有偿调出器材及工程款 |23| * | |七、应付款合计 |61| |
|----------------|--|---|---|----------------|--|---|
|5.应收票据 |24| * | |(一)应付器材款 |62| |
|----------------|--|---|---|----------------|--|---|
|6.其他应收款 |25| * | |(二)应付工程款 |63| |
|----------------|--|---|---|----------------|--|---|
|六、有价证券 |26| * | |(三)应付有偿调入器材及工程款 |64| |
|----------------|--|---|---|----------------|--|---|

|七、固定资产合计 |27| * | |(四)应付票据 |65| |
|----------------|--|---|---|----------------|--|---|
| 固定资产原价 |28| * | |(五)应付工资 |66| |
|----------------|--|---|---|----------------|--|---|
| 减:累计折旧 |29| * | |(六)应付福利费 |67| |
|----------------|--|---|---|----------------|--|---|
| 固定资产净值 |30| * | |(七)其他应付款 |68| |
|----------------|--|---|---|----------------|--|---|
| 固定资产清理 |31| * | |八、未缴款合计 |69| |
|----------------|--|---|---|----------------|--|---|
|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 |32| * | |(一)未缴税金 |70| |
|----------------|--|---|---|----------------|--|---|
| |33| | |(二)未缴基建收入 |71| |
|----------------|--|---|---|----------------|--|---|
| |34| | |(三)未缴基建包干结余 |72| |
|----------------|--|---|---|----------------|--|---|
| |35| | |(四)其他未缴款 |73| |
|----------------|--|---|---|----------------|--|---|
| |36| | |九、上级拨入资金 |74| |
|----------------|--|---|---|----------------|--|---|
| |37| | |十、留成收入 |75| |
|----------------|--|---|---|----------------|--|---|
| 资金占用合计 |38| | | 资金来源合计 |76| |
-----------------------------------------------------

基建投资表
财建02表
编制单位: 2000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 | | 基建投资拨借款 | 基本建设支出
| | | |---------------------------|------------------
| | | | | 其中 | | 已移交资产 | |
|建设|开工|概| |------------------------| |-----------| |
|项目| |算|累计|国家拨款 | | | |基建投资借款| | | | | | |在建|
|名称|日期|数| |-----|单位|国家|法人|------|企业| |固定|流动|无形|递形| |
| | | | |小|国债专| | | | |国债转|债券|累计| | | | | |
| | | | | |项资金|拨款|资本|资本|小计| |资金| |资产|资产|资产|资产|工程|
| | | | |计|补 助| | | | |贷资金| | | | | | | |
|--|--|-|--|-|---|--|--|--|--|---|--|--|--|--|--|--|--|
| |1 |2|3 |4| 5 |6 |7 |8 |9 |10 |11|12|13|14|15|16|17|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备 注 |
-----|-----|
| | | |
待核|转出|项目|项目|
销基| | | |
建支| | | |
出 |投资|性质|类型|
| | | |
| | | |
--|--|--|--|
18|19|20|21|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项目性质:1.新建 2.扩建 3.续建 4.其他
项目类型:1.经营性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2.经营性项目(未实行项目法人制) 3.非经营性项目

待摊投资明细表
财建03表
编制单位: 2000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项 目 | 行次 |本年数|累计数|
|------------------|----|---|---|
|1.建设单位管理费用 | 1 | | |
|------------------|----|---|---|
|2.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 | 2 | | |
|------------------|----|---|---|
|3.勘察设计费 | 3 | | |
|------------------|----|---|---|
|4.研究实验费 | 4 | | |
|------------------|----|---|---|
|5.可行性研究费 | 5 | | |
|------------------|----|---|---|
|6.临时设施费 | 6 | | |
|------------------|----|---|---|
|7.设备检验费 | 7 | | |
|------------------|----|---|---|
|8.延期付款利息 | 8 | | |
|------------------|----|---|---|
|9.负荷联合试车费 | 9 | | |
|------------------|----|---|---|

|10.包干结余 | 10 | | |
|------------------|----|---|---|
|11.坏账损失 | 11 | | |
|------------------|----|---|---|
|12.借款利息 | 12 | | |
|------------------|----|---|---|
| 其中:资金占用费 | 13 | | |
|------------------|----|---|---|
|13.减:财政贴息资金 | 14 | | |
|------------------|----|---|---|
|14.减:存款利息收入 | 15 | | |
|------------------|----|---|---|
|15.合同公证费及工程质量监测费 | 16 | | |
|------------------|----|---|---|
|16.企业债券利息 | 17 | | |
|------------------|----|---|---|
|17.土地使用税 | 18 | | |
|------------------|----|---|---|
|18.汇兑损益 | 19 | | |
|------------------|----|---|---|

|19.国外借款手续费及承诺费 | 20 | | |
|------------------|----|---|---|
|20.施工机构转移费 | 21 | | |
|------------------|----|---|---|
|21.报废工程损失 | 22 | | |
|------------------|----|---|---|
|22.耕地占用税 | 23 | | |
|------------------|----|---|---|
|23.土地复垦及补偿费 | 24 | | |
|------------------|----|---|---|
|24.投资方向调节税 | 25 | | |
|------------------|----|---|---|
|25.固定资产损失 | 26 | | |
|------------------|----|---|---|
|26.器材处理亏损 | 27 | | |
|------------------|----|---|---|
|27.设备盘亏及毁损 | 28 | | |
|------------------|----|---|---|
|28.调整器材调拨价格折价 | 29 | | |
|------------------|----|---|---|
|29.企业债券发行费 | 30 | | |
|------------------|----|---|---|
|30.其他待摊投资 | 31 | | |
|------------------|----|---|---|
|31.合计 | 32 | | |
|------------------|----|---|---|
|32.已摊销数 | 33 | | |
---------------------------------

基建借款情况表
财建04表
编制单位: 2000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 |年初借|本年实际借款数|本年还款数|本年贷款转资本金数|本年豁免数|年末借|
| | | |-------|-----|---------|-----| |
| 借 款 种 类 |行次|款余额|本 金|利 息|本金|利息| 本金 | 利息 |本金|利息|款余额|
| | |---|---|---|--|--|----|----|--|--|---|
| | | 1 | 2 | 3 |4 |5 | 6 | 7 |8 |9 |10 |
|------------------|--|---|---|---|--|--|----|----|--|--|---|
|一、基建投资借款合计 |1 | | | | | | | | | | |
|------------------|--|---|---|---|--|--|----|----|--|--|---|
|(一)拨改贷投资借款 |2 | | | | | | | | | | |
|------------------|--|---|---|---|--|--|----|----|--|--|---|
|(二)国家开发银行投资借款 |3 | | | | | | | | | | |
|------------------|--|---|---|---|--|--|----|----|--|--|---|
| 其中:用软贷款安排的投资 |4 | | | | | | | | | | |
| 借款 | | | | | | | | | | | |
|------------------|--|---|---|---|--|--|----|----|--|--|---|
|(三)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委托借款 |5 | | | | | | | | | | |
|------------------|--|---|---|---|--|--|----|----|--|--|---|
| 其中:基建基金委托借款 |6 | | | | | | | | | | |
|------------------|--|---|---|---|--|--|----|----|--|--|---|
| 其他委托借款 |7 | | | | | | | | | | |
|------------------|--|---|---|---|--|--|----|----|--|--|---|
|(四)部门统借基建基金借款 |8 | | | | | | | | | | |
|------------------|--|---|---|---|--|--|----|----|--|--|---|
|(五)部门基建基金借款 |9 | | | | | | | | | | |
|------------------|--|---|---|---|--|--|----|----|--|--|---|

|(六)国债转贷资金 |10| | | | | | | | | | |
|------------------|--|---|---|---|--|--|----|----|--|--|---|
|(七)特种拨改贷投资借款 |11| | | | | | | | | | |
|------------------|--|---|---|---|--|--|----|----|--|--|---|
|(八)商业银行投资借款 |12| | | | | | | | | | |
|------------------|--|---|---|---|--|--|----|----|--|--|---|
|(九)煤代油投资借款 |13| | | | | | | | | | |
|------------------|--|---|---|---|--|--|----|----|--|--|---|
|(十)停缓建维护费借款 |14| | | | | | | | | | |
|------------------|--|---|---|---|--|--|----|----|--|--|---|
|(十一)国外借款 |15| | | | | | | | | | |
|------------------|--|---|---|---|--|--|----|----|--|--|---|
|(十二)其他投资借款 |16| | | | | | | | | | |
|------------------|--|---|---|---|--|--|----|----|--|--|---|
|二、国内储备借款 |17| | | | | | | | | | |
|------------------|--|---|---|---|--|--|----|----|--|--|---|
| 其中:中央基建储备借款 |18| | | | | | | | | | |
|------------------|--|---|---|---|--|--|----|----|--|--|---|
|三、周转借款 |19| | | | | | | | | | |
|------------------|--|---|---|---|--|--|----|----|--|--|---|
|四、生产自立借款 |20| | | | | | | | | | |
|------------------|--|---|---|---|--|--|----|----|--|--|---|
| 合 计 |21| | | | | | | | | | |
-------------------------------------------------------------

主要指标表
财建05表
编制单位: 2000年12月31日 单位:元
------------------------------------
| 项 目 | 行次 | 金 额 |
|-----------------------|----|-----|
|一、汇编建设项目个数(个): | 1 | |
|-----------------------|----|-----|
|(一)经营性建设项目个数 | 2 | |
|-----------------------|----|-----|
| 其中: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项目个数 | 3 | |
|-----------------------|----|-----|
|(二)非经营性建设项目 | 4 | |
|-----------------------|----|-----|
|二、基建计划执行情况: | 5 | * |
|-----------------------|----|-----|
|(一)本年基建计划投资数 | 6 | |
|-----------------------|----|-----|
|(二)本年基建实际支出数 | 7 | |
|-----------------------|----|-----|

|三、交付使用资产情况: | 8 | * |
|-----------------------|----|-----|
| 交付使用资产合计 | 9 | |
|-----------------------|----|-----|
| 其中:用基建拨款形成的交付使用资产 | 10 | |
|-----------------------|----|-----|
|四、基建结余资金: | 11 | * |
|-----------------------|----|-----|
|(一)年初结余资金 | 12 | |
|-----------------------|----|-----|
|(二)年末结余资金 | 13 | |
|-----------------------|----|-----|
|五、本年自筹基建资金: | 14 | |
|-----------------------|----|-----|
|(一)中央各部门自筹基建资金 | 15 | |
|-----------------------|----|-----|
|1.中央财政资金 | 16 | |
|-----------------------|----|-----|
|2.中央各部门预算外资金 | 17 | |
|-----------------------|----|-----|
|3.中央各部门自有资金 | 18 | |
|-----------------------|----|-----|
|(二)省自筹基建资金 | 19 | |
|-----------------------|----|-----|
|1.省级财政资金 | 20 | |
|-----------------------|----|-----|
| 其中:城建资金 | 21 | |
|-----------------------|----|-----|
| 环保资金 | 22 | |
|-----------------------|----|-----|

|2.省级各部门预算外资金 | 23 | |
|-----------------------|----|-----|
|3.省级各部门自有资金 | 24 | |
|-----------------------|----|-----|
|(三)省以下自筹资金 | 25 | |
|-----------------------|----|-----|
|1.省以下各级财政资金 | 26 | |
|-----------------------|----|-----|
|2.各部门预算外资金 | 27 | |
|-----------------------|----|-----|
|3.各部门自有资金 | 28 | |
|-----------------------|----|-----|
|(四)企业自筹基建资金 | 29 | |
|-----------------------|----|-----|
|(五)行政事业单位自筹基建资金 | 30 | |
|-----------------------|----|-----|

|六、本年其他基建资金: | 31 | |
|-----------------------|----|-----|
|(一)社会集资 | 32 | |
|-----------------------|----|-----|
|(二)个人资金 | 33 | |
|-----------------------|----|-----|
|(三)其他单位拨入资金 | 34 | |
|-----------------------|----|-----|
|(四)捐赠 | 35 | |
|-----------------------|----|-----|

|七、国有资产总额: | 36 | |
|-----------------------|----|-----|
|(一)累计基建拨款 | 37 | |
|-----------------------|----|-----|
|(二)国有项目资本 | 38 | |
|-----------------------|----|-----|
|(三)国有项目资本公积 | 39 | |
|-----------------------|----|-----|
|(四)国有投资形成的交付使用资产 | 40 | |
|-----------------------|----|-----|
|(五)国有投资形成待核销投资 | 41 | |
|-----------------------|----|-----|
|(六)国有投资形成的转出投资 | 42 | |
|-----------------------|----|-----|
|(七)上级拨入资金 | 43 | |
|-----------------------|----|-----|
|(八)国有留成收入 | 44 | |
------------------------------------

附件二:2000年国有建设单位决算报表编制说明
一、报表编制范围
本套报表适用于实行独立核算的国有建设单位。包括:当年安排基本建设投资,当年虽未安排投资但有在建工程、停缓建项目和资产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项目的建设单位。凡经主管财政机关审核批准,基建财务与企业财务已经并轨的建设单位,不在本表编报范围。
二、报表封面
(一)封面内容
本套报表的封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主要反映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决算报表负责人、编报人员情况;下半部分主要反映基本建设单位代码、性质、级次等信息。
(二)指标解释
1.单位名称:指主管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全称。
2.财务负责人:指主管建设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3.填表人:指具体负责编制会计报表的人员。
4.电话号码:指建设单位财务机构所在地的电话号码。
5.报送日期:指报出报表的实际日期。
6.单位统一代码:指各建设单位按各级技术监督部门颁布核发的9位代码填列;如未领取统一代码的建设单位,根据《自编企业、单位临时代码规则》编制。
7.单位性质:指建设单位的性质,分别按行政、事业、企业选择填列。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建设单位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均以企业性质填列。
8.隶属关系:本码由“行政隶属关系代码”和“部门标识代码”两部分组成。具体填报方法如下:
(1)中央单位:前6个空格为零,后3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编制。
(2)地方单位:前6个空格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编制。具体编制方法:省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的前2位数字后加4个零表示;地市级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前4位数字后加零表示;县级(及市辖区)单位以行政区划代码本身6位数字表示。后3个空格按照
单位财务或产权归口管理的部门、机构,比照国家标准《中央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其他机构名称代码》填报。
9.所在地区:指建设单位实际所在地,根据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99)实际填列。
三、资金平衡表(财建01表)
(一)主要内容和编报方法
本表主要反映建设单位年末各种建设资金的来源、资金占用以及增减变动情况。有关项目“年初数”应根据待审查批复或已批复的上年度决算的“年末数”数字填列。
(二)主要指标解释
1.待核销基建支出:反映非经营性建设项目发生的江河清障、航道清淤、飞播造林、补助群众造林、水土保持、城市绿化、取消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费、项目报废等不能形成资产部分的投资支出。本项目根据“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经营性项目不填该项目。
2.转出投资:反映非经营性项目为项目配套而建成的、产权不归本单位的专用设施的实际成本。本项目根据“转出投资”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经营性项目不填该项目。
3.本年国债专项资金补助:反映建设单位本年收到由财政部门发行国债安排的专项资金补助。本项目根据“基建拨款——本年国债专项资金补助”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4.本年专项建设基金拨款:反映建设单位本年收到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专项建设基金的拨款。本项目根据“基建拨款——本年专项建设基金拨款”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5.项目资本:反映管理经营性项目的建设单位取得的投资者投入的项目资本,分别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和外商资本金等组成。本项目根据“项目资本”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6.项目资本公积:反映管理经营性项目的建设单位取得的项目资本公积,包括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额超过其注册的资本的差额、接受捐赠的财产等。本项目根据“项目资本公积”的年末余额填列。
7.基建投资借款:反映建设单位为完成基建计划按规定借入的各种投资借款的期末余额。根据“基建投资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其中:国债转贷资金单独列示。
(三)表内平衡关系
1行=(2+7+8+9)行;2行=(3+4+5+6)行;9行=(10+11+12+13)行;15行≥16行;17行≥18行;19行=(20+21+22+23+24+25)行;27行=(30+31+32)行;30行=(28-29)行;38行=(1+14
+15+17+19+26+27)行;39行=(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行;56行≥57行;57行≥58行;61行=(62+63+64+65+66+67+68)行;69行=(70+71+72+73
)行;76行=(39+54+55+56+59+60+61+69+74+75)行=38行。
四、基建投资表(财建02表)
(一)本表内容
本表主要反映建设项目自开始建设到本年年末止累计拨入、借入的基本建设资金以及这些资金的使用情况。
本表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建设项目的概算数;第二部分反映自开始建设到年末止累计拨入、借入的基本建设投资数额;第三部分反映自开始建设到年末止累计发生的基本建设支出数额,包括累计已移交资产和在建工程等;第四部分反映建设项目性质和类型。
本表要求建设单位将管理的所有项目逐项填列,上报的数据软件中应包括所有分项内容,上报的报表只要求汇总表。
(二)主要指标解释
1.项目性质:按建设项目属于新建、扩建、续建或其他等类别分别填列。
2.项目类型:按项目属经营性还是非经营性填列,其中经营性项目分别按实行法人责任制和未实行法人责任制选择填列。
(三)表内和表间平衡关系
1.表内关系:3栏≥(4+6+7+8+9+11)栏;4栏≥5栏;12栏=(13+14+15+16+17+18+19)栏。
2.表间关系:(13+14+15+16)栏合计数≥01表2行;17栏合计数=01表9行年末数;18栏合计数≥01表7行;19栏合计数≥01表8行。
五、待摊投资明细表
(一)本表内容
本表反映建设单位发生的构成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并按规定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的各项费用支出的明细情况。表中宾栏的“本年数”栏按照待摊投资的各项目当年借方或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累计数”栏按照各项目自项目开始建设起到本年末累计发生数填列。
(二)主要指标解释
1.借款利息:反映建设单位使用投资借款发生的借款利息。本项目应根据“待摊投资——借款利息”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填列。其中,使用基建基金借款发生的资金占用费还应单独反映。
2.财政贴息资金:反映建设单位收到财政拨入的应冲减利息支出的贴息资金。本项目应根据“待摊投资——借款利息”科目的本年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3.存款利息收入:反映建设单位将款项存入银行所实现的利息收入。本项目应根据“待摊投资——借款利息”科目的本年贷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4.已摊销数:反映建设单位自项目开工到本年末止已经摊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或核销的待摊投资额。
(三)表内和表间平衡关系
1.表内关系:(1+2+3+4+5+6+7+8+9+10+11+12-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行=32行。
2.表间关系:32行“累计数”-33行“累计数”=01表12行年末数。
六、基建借款情况表
(一)本表内容
本表反映建设单位年度各种基本建设借款的借入、归还、转入资本金及豁免等情况,用以检查年度基建投资借款计划和其他借款计划的执行情况。
(二)主要指标解释
1.商业银行投资借款:反映建设单位借入的商业银行发放的基建投资借款。本项目由“基建投资借款”科目的明细项分析填列。
2.本年贷款转资本金数:反映建设单位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计投资〔1996〕2801号、〔1998〕815号、财政部财基字〔1995〕747号、〔1998〕170号等有关文件规定,将相应的“拨改贷”等借款类建设资金本、息余额转为资本金的数额。
本项目根据有关科目的年末余额分析填列。
(三)表内和表间关系
1.表内关系:1栏+(2+3)栏-(4+5)栏-(6+7)栏-(8+9)栏=10栏;1行=(2+3+5+8+9+10+11+12+13+14+15+16)行;3行≥4行;5行≥(6+7)行;17行≥18行;(1+17+19+20)行=21行。
2.表间关系:10栏1行=01表57行。
七、主要指标表
(一)本表内容
本表主要综合反映建设项目的总概算情况,包括基建计划投资、实际支出、资金结余、以及建设资金各项来源渠道等内容。本表由年度财务核算的各有关总账、明细账以及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资料分析填列。
(二)主要指标解释
1.国有资产总额:反映建设单位年末占有的国有资产总量。包括累计基建拨款、国有项目资本、国有项目资本公积及上级拨入资金、国有留成收入的年末余额。
2.累计基建拨款:反映建设单位从项目开始建设到本年末止的国家各项基建拨款的累计金额。本项目根据“基建拨款合计”的年末余额填列。
3.国有项目资本:反映建设单位项目资本中属国家及国有企业、单位投资形成的部分。本项目根据“项目资本”的年末余额分析填列。
4.国有项目资本公积:反映建设单位项目资本公积中属国家及国有企业、单位的部分。本项目根据“项目资本公积”的年末余额分析填列。
5.国有投资形成的交付使用资产:反映建设单位当年交付使用资产中由基建拨款、国有项目资本、国有项目资本公积形成的部分。本项目由“交付使用资产”科目的年末余额分析填列。
6.国有投资形成待核销投资:反映建设单位当年核销资产中由基建拨款、国有项目资本、国有项目资本公积形成的部分。本项目由“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的年末余额分析填列。
7.国有投资形成的转出投资:反映建设单位当年转出投资中由基建拨款、国有项目资本、国有项目资本公积形成的部分。本项目由“转出投资”科目的年末余额分析填列。
8.上级拨入资金:反映建设单位收到投资单位(主管部门或企业)投入的供建设单位组织管理基建活动使用的资金余额,本项目由“上级拨入资金”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
9.国有留成收入:反映建设单位年末各项留成收入中属国有的部分。管理经营性项目的建设单位,在项目资本中有非国有法人单位投资时,按比例给予计算扣除。本项目由“留成收入”科目的年末余额分析填列。其他各项指标仍按2000年的口径填列。
(三)表内和表间平衡关系
1.表内关系:1行=(2+4)行;2行≥3行;9行≥10行;14行=(15+19+25+29+30)行;15行=(16+17+18)行;19行=(20+23+24)行;20行≥(21+22)行;25行=(26+27+28)行;31行=(32+33+3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